伴随着医院的发展,放射科在蔡佩武和戴嘉中两任主任及全科同仁的不懈努力下,亦经历了创业与发展阶段。目前科室拥有多种先进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。科室主要工作包括伽玛刀定位与治疗;各类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后影像学随访;放疗影像定位等。
人力资源情况
放射科全体员工合影
科室现有员工9名,其中,医师3名(主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及住院医师各1名),均为研究生学历(博士2名,硕士1名);技师6名(主管技师1名,技师5名),其中大专及本科学历5名,中专1名。另外,科室返聘退休主任医师1名。
现任主任:戴嘉中,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。
现任副主任:于同刚,副主任医师。
科室现有设备
1台GE 1.5T 双梯度MRI,与之配套的目前GE先进、功能强大的MRI图像处理工作站。放射科全体员工合影图解:GE 1.5T 双梯度MRI扫描仪,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常规及功能MRI(BOLD、MRS、PWI、DTI)检查,胜任临床及科研等需求。
图解:MRI图像处理工作站(adw 4.5版本)可对目前
常见的MRI功能成像进行后处理。图示脑纤维束重建。
1台GE CT660 64排128层螺旋CT,与之配套的目前GE先进、功能强大的CT图像处理工作站。Optima CT660(128T)于2011年底在中国大陆发布,萃取了国际领先的宝石CT技术,融入全新宝石ASiR平台,实现动态500排技术,打造三率合一心脏CT的先进技术。它打破了传统128层CT的瓶颈,可在更低辐射剂量、更低设备消耗下,实现图像
质量的跃迁和四维功能成像的应用。
图解:GE CT660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
及控制台
图解:CT图像处理工作站(adw 4.5版本):除能进行
目前常用的CT重建(冠脉CTA、四肢血管CTA、脑
CTA及CT灌注)外,还可进行CT/PET图像融合。左图
示冠状动脉成像,上图示CT/PET图像融合。
医疗情况
建科以来,在总经理领导下,科室逐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,加强医疗质量控制,确保医疗安全,并合理控制医疗成本。2006年MRI装机后,科主任带领全科员工,“抓服务,保质量”,提出“当天检查,2小时后取报告”的便捷服务措施,千方百计方便病人就医,MRI年检查病例数大增。虽然科室员工较少,肩负着医院伽玛刀治疗和CT、MRI检查等繁忙的医疗工作,但仍积极开发设备潜能,将影
像检查从常规形态学检查逐渐过渡到形态学与功能成像相结合,使科室在放射性脑损伤与肿瘤复发的鉴别、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(包括功能成像)在肿瘤放疗后的临床应用方面独树一帜,并形成了科室特色。
教学及科研情况
科室始终坚持医疗与教学及科研协调发展,不断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,探索神经影像诊断上的一些难点。戴嘉中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卫生部科
研基金面上项目1项;以第三完成人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、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务发明一等奖1项。于同刚的《MRS在星形细胞肿瘤术后放疗中的价值》获2012年度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支持。科室历年培养和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、博士研究生3名。在各类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,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0余部。
科室管理及科室文化建设
科室在20年中,传承了放射科的优良传统,倡导严谨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,形成了“团结融洽、友好互助、无私奉献”的科室文化。